首页 信息发布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暑期、汛期已至 文化和旅游部提醒旅客“避坑”“避险”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9 18:14:00    

央广网北京7月9日消息(记者 宋雪)7月9日,文化和旅游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副司长余昌国介绍,为了更好保障游客安心出行、安全出行,文化和旅游部专门制作了《旅游避“坑”指南》和《旅游安全实务手册》,从“避坑”和“避险”两个角度进行提示提醒。

在“避坑”方面,提醒广大游客重点关注以下几种“套路”:一是进行虚假宣传。在搜索引擎、社交平台、自媒体账号中夸大其词,诱导游客添加微信、在平台外交易,向其私人账户转账收取定金。二是缺乏经营资质。以“旅游搭子”“定制师”“向导”“俱乐部”等名义招徕游客,在没有旅行社资质情况下经营团队游。三是不规范签订合同。不与游客签订书面旅游合同,或不明确约定住宿、交通、餐饮等重要环节,为擅自变更行程、增加购物环节等创造便利条件。四是低价招揽游客。借“政府补贴”“尾单甩卖”等名义,长期背离价值规律、以低于旅游成本的价格组织团队游,在旅游过程中连哄带骗让游客不断消费。五是暗藏非法金融活动风险。以免费或低价旅游为诱饵,诱导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购买保险、理财产品或充值投资,承诺高额回报,背后暗藏资金风险。六是诱导冲动消费。利用信息不对称向游客推荐所谓“套票”“通票”,价格远高于市场定价,还为购物店引流。吸引游客面对优惠套餐时冲动消费,购买不符合自身需求的产品。

在“避险”方面,希望通过《旅游安全实务手册》帮助广大游客对常见的安全风险有所了解,面对突发事件时能从容应对。一是自然灾害应对。针对当前汛期特点,重点梳理了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台风、雷电、暴雨、高温等灾害的特征、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要点。二是事故灾害应对。针对暑期客流密集等特点,整理了道路交通事故、水运事故、轨道交通事故及拥挤踩踏、火灾等常见事故的预防和应对方法。三是特殊旅游项目应对。结合近年来新型业态发展实际,专门对山地、高原、沙漠旅游以及涉水旅游、高空旅游、自驾游等项目的安全防护要求进行了梳理。四是社会安全事件应对。对社会治安事件中可能用到的自救技能进行了总结,提高游客自我保护能力。

据悉,《旅游避“坑”指南》和《旅游安全实务手册》将在文化和旅游部政府门户网站、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文化和旅游部官方微信公众号“文旅之声”同步发布H5页面,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相关知识更加生动易懂。

当前,我国已全面进入汛期,同时迎来暑期旅游高峰,极端天气多发,滑坡、泥石流、洪涝灾害风险加大。文化和旅游部提醒广大游客密切关注旅游安全:

一、关注气象信息。进入汛期,出游前密切关注目的地及沿途天气状况,特别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合理规划、及时调整行程安排。不前往未开发开放,缺乏安全保障的区域、水域,谨防落水、溺水。

二、加强自身防护。暑期出游前做好防暑、防雷、防雨准备,预备遮阳物品和常用药品。科学调整休息时间,户外活动尽量避开正午时分的高温时段。大量出汗时及时补充水分,注意饮食安全。

三、提高安全意识。驾乘机动车时,全程系好安全带。乘坐观光游船时,按规定穿着救生衣,不乘坐未配备必要救生设备的观光游船。严格遵守场所消防及各类安全管理规定。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谨慎参与高空、高速、水上等高风险项目。

四、文明理性出游。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遵从场所参观游览提示。爱护生态环境,保护文物古迹,弘扬文明旅游新风尚。选择有经营资质的旅行社,注意辨别旅游攻略信息,关注服务标准和品质,理性选择旅游产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相关文章
暑期、汛期已至 文化和旅游部提醒旅客“避坑”“避险”
2025-07-09 18:14:00
DNA动了!快来深圳福田文体中心,玩转潮流青年文化
2025-07-08 17:30:00
刚刚,德州发布灾害风险提示!
2025-07-08 02:20:00
第七届中华灵芝文化节暨2025南通工业旅游推广季启幕
2025-07-07 10:14:00
暑期“摸鱼”
2025-07-06 18: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