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1:03:00
“医生,我不痛不痒,怎么就得了肾癌……?”近日,广东同江医院泌尿外科接诊了一名无症状的肾癌患者。40岁的欧阳先生(化名)在常规体检时意外发现肾肿瘤,得益于早期发现和专业干预,该院邱剑光教授、蒋勇军主任及其团队成功为患者“拆弹”。
据悉,腹腔镜下右肾肿瘤剜除术属于四级手术,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对医师技术要求极高,想要在“保肾”与“根治”之间取得完美平衡,手术团队面临着多重挑战。
术中。
体检报告惊现“炸弹”
男子蒙了“我明明很健康”
40岁的欧阳先生平日身体强健,却在今年体检中发现肾癌。为寻求专业治疗,经朋友推荐,欧阳先生来到广东同江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经详细检查评估,确诊为右肾癌,肿瘤大小约3.5*2.8cm,位于右肾中下极,与右肾中盏和下盏紧邻。
然而,欧阳先生此前并无任何不适症状,他对此感到十分困惑。蒋勇军主任解释,肾肿瘤早期隐匿生长,不易察觉,症状出现时往往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所幸,欧阳先生的肿瘤发现尚处于早期阶段。
结合病情缜密分析
选择更精细的“肾肿瘤剜除术”
针对欧阳先生的病情,邱剑光教授、蒋勇军主任及其团队进行评估和讨论,鉴于欧阳先生的肿瘤处于早期阶段,且尚未突破假性包膜,因此剜除术是更为理想的治疗选择。
据介绍,剜除术的操作更为精确,它是沿着肿瘤的包膜进行剥离,在完整剜除肿瘤的同时,又能更大限度保留肾单位,保护肾功能。而且,剜除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还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若肿瘤已突破假性包膜,就需进行肾部分切除或肾全切除,否则肿瘤将侵犯肾静脉,甚至发展至远处转移,手术很难对病灶切除干净。
“然而,腹腔镜下右肾肿瘤剜除术属于四级手术,即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对手术医师技术要求极高。”邱剑光教授和蒋勇军主任介绍,想要在“保肾”与“根治”之间取得完美平衡,团队将面临三重挑战。
挑战一是精准定位。根据术前CTU(尿路造影)和CTA(血管造影)的影像信息,手术团队需要构建肿瘤及其周围血管、器官的立体图像,确保在术中能够精准定位肿瘤,并避开重要血管、输尿管、十二指肠、肝脏等结构,进行精确剥离。
挑战二是与时间赛跑。肾脏的热缺血(在肾脏手术过程中,暂时阻断肾动脉的血液供应以减少肾脏大出血及精确切除,从而导致肾脏暂时缺血的状态)时限一般为30分钟以内,也就是要求切除与缝合在30分钟内完成,每针缝合误差需小于1mm,以保证术后肾脏的存活,这就需要医生特别熟练且精确的操作,难度不小。
挑战三是立体操作。腹腔镜下的操作空间有限,且视野为二维图像,需要在三维空间中进行精准缝合。这对主刀医生的技术和经验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就像在气球表面切除病变又不让气球漏气一样复杂精细。
术后查房。
限时“排雷”
多团队联手上演高能操作
经过多项术前检查,并与欧阳先生及其家人进行了充分沟通后,3月3日,邱剑光教授和蒋勇军主任带领手术团队,顺利完成了这台高难度的手术。
手术过程中,团队利用精准的术前影像定位、高超的腔镜手术技巧和紧密的团队协作,结合改良阻断技术,成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了剜除与缝合。
邱剑光教授以其精湛的“层面外科”技术,确保了缝合的每一针都精准到毫米级,并利用分层缝合法,降低了尿瘘发生的风险。
整个手术过程中,患者出血量被严格控制在了极低的50毫升以内,同时较好地保留了患者的肾功能。
在广东同江医院泌尿外科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欧阳先生术后第1天就能下床活动,术后第3天取出腹腔引流管,目前恢复良好。
科普时间:
定期体检,是肾癌早发现的关键防线
有数据显示,早期肾癌保肾手术比例达78%,患者5年生存率高达96.2%,其中超九成手术借助腹腔镜完成。这表明肾癌早发现、早干预极为关键。
早期肾肿瘤通过剜除术,可更大限度保留肾单位,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然而,一旦肾癌发展到中晚期并出现转移,此时再采取手术和化疗手段,治疗效果往往都不尽如人意。
定期体检,无疑是发现肾癌的简单有效方法。蒋勇军主任介绍,中国每年约65%的新发肾癌患者通过体检偶然发现,这再次证明年度体检不可或缺,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建议将腹部超声纳入常规体检,是预防肾癌等健康隐患的关键防线。
文/顺德融媒记者吴小镛
图/广东同江医院泌尿外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