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兴安盟:“五个一”群众工作法 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11:29:00    

兴安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蒙古自治政府诞生地和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成功实践地。近年来,兴安盟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全面推行“五个一”群众工作法,将这一理念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探索出一条贯彻工作主线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解码“五个一” 基层治理的“兴安实践”





这两天,在乌兰浩特市胜利街安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免费开放的茶艺课、古筝课、舞蹈课等丰富多彩的公益课堂吸引了众多居民参与。为满足各族群众多层次的文化需求,胜利街整合社区1500余平方米室内活动室,设置石榴籽舞蹈室、书画室、体育活动室等多个功能室,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十个一”“中华文化大家学”“石榴籽邻里文化大集”等各类活动,让辖区各族群众切实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胜利街安居社区居民彭志红说:“我在安居社区学习古筝已经有半年的时间,不仅学到了古筝的弹奏手法,更对传统乐器有了一定的了解,还结交了很多各民族的姐妹,和她们在一起感觉特别融洽、特别开心。”

这背后,正是兴安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各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社会结构的各层面、各领域的相互嵌入,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生动实践。所谓“五个一”群众工作法,即围绕村(嘎查)、城市社区、机关、企业、学校等基层单元,每季度开展一次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一次产业发展活动、一次文化交流活动、一次人居环境整治活动、一次矛盾纠纷风险隐患排查。


这一工作法是以系统性思维助力基层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要求的一次有益尝试,既呼应了国家关于贯彻落实“铸牢” 两个主线要求,又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要求落实到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实现了从“头脑里”的共识到 “手头上”的实践转化,引导各族群众树牢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

兴安盟围绕“五个一”群众工作法,不断推动治理方式的改革,通过在全盟范围内优先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113个村嘎查、33个社区、71个基层单位试行“五个一”群众工作法,开展相关活动4000余场次,参与群众超30万人次。

2025年初,在试点成效显著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推行“五个一”群众工作法的实施方案》,着力解决基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融入主责主业不充分、宣传教育形式单一、群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落地“五个一” 基层工作法的“兴安答卷”






聚焦“共学”,兴安盟通过党建引领、家校共育、传承红色基因三大抓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落到实处。

走进乌兰浩特市胜利街安居社区活动室,一场民族团结故事分享会正在进行。安居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会会长将历史事件、楷模事迹与群众亲身经历融入民族团结政策宣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党的创新理论,在各族群众心中厚植民族团结理念。

今年以来,兴安盟统筹党校、讲师团、典型模范等师资力量,通过党员讲党课、专家授课、典型宣讲等形式深化群众教育,全盟851个嘎查村开展活动1058场次,覆盖群众8.3万人。



聚焦“共富”,兴安盟以特色产业扶持、互学互帮互助、民生福祉提升为核心,推动共同富裕落地生根。

在阿尔山市,一列印着“东方红”字样红黑相间的火车头牵引绿皮车厢已成网红打卡地,其实它还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家庭经营的特色餐厅,生意十分红火。

在科右前旗俄体镇,当地创新“支部+企业+种植户”以销定产合作机制,依托科沁万佳集团企业订单,做强双花村大棚蔬菜产业,助菜农实现亩产值7000元以上,安置剩余劳动力20人,助推人均年增收4000元。


围绕特色产业促增收的思路,兴安盟在各嘎查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林下产业等富民项目,截至2024年,全盟打造庭院经济示范村106个,覆盖农牧户2.8万户;4.25万名党员干部与4.85万户农牧户结对,开展技术互学、就业培训,兴安盟获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成效明显地区”;在重点工程中推广以工代赈,惠及农牧民7376人,人均增收1.3万元。


聚焦“共享”,兴安盟通过节庆活动、日常文化浸润、体育赛事融合,构筑文化交流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在兴安盟扎赉特旗努文木仁乡,今年以来当地通过积极挖掘和整合各村的文化资源,不断组织开展“中华文化大家学”“逐梦乡村·我们的舞台”“我要上‘村晚’欢喜大过年”“寻梦杏花缘·稻田九冰格”冰上趣味运动会、“岭上兴安·文暖北疆”暨法治宣传文艺汇演等文化交流活动16场次,不断促进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交融互嵌。

兴安盟坚持闻节而动、突出群众日常,因地制宜组织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举办各类乡村传统体育赛事,推动以文促旅、以旅促融。通过建立旗乡村三级联赛机制,推动“体育+乡村旅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同心兴安”村运会品牌。


聚焦“共美”,兴安盟推动从嘎查村到社区、学校共同打造人居环境宜居画卷,以机制创新推动环境治理常态化。

扎赉特旗阿尔本格勒镇抢抓春季有利时机,自3月起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系列活动。针对杂草、秸秆堆积、农户门前杂物乱堆乱放等问题,明确职责,确定负责人。截至目前,已出动人员1000人次,机械车辆300台次,清理各类垃圾500吨,有效改善了乡镇“脏、乱、差”的现象,提升了整体面貌。

兴安盟“五个一”群众工作法中所强调的人居生活环境,正在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改善。2024年以来兴安盟各地,通过“红黑榜”“积分制”动员群众清理垃圾36万吨,春秋两季开展“集中会战”2.5万人次;191家物业企业实现党建全覆盖,108个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难题有效化解。


聚焦“共安”,兴安盟织密基层安全网,通过网格化管理、信访代办、联防联控,筑牢稳定防线。

如今,在突泉县各地,活跃着一支由村“两委”(社区)干部、人民调解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组成的“法律明白人”队伍,他们为群众讲政策、调纠纷、普及法律知识,成为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突泉县学田乡利民村党支部书记、“法律明白人”吴天宇走村串户,利用农家婚礼等人群密集的活动,见缝插针向老百姓普及法律知识。

吴天宇说:“为提高老百姓对法律的接受度,做好基层治理工作,在农村,森林防火、土地流转、养老诈骗等方面涉及较多,要预防、化解好各类矛盾,必须要让老百姓拿起法律的‘武器’,让他们知法、懂法、守法、用法。”2024年全盟共开展人民调解9401起,化解农村牧区信访积案65件,信访代办“1234+N”工作法获评内蒙古改革优秀案例。




可复制的“五个一” 基层治理的“兴安智慧”





“五个一”群众工作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细化为可量化、可操作的具体任务,涵盖了群众教育、产业发展、文化交流、基层治理、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等基层治理的各环节、全过程,形成闭环链条。例如,通过“共学”强化思想引领,“共富”夯实物质基础,“共享”深化情感联结,系统性解决了政策落实中“空对空”“粗线条”的问题。



无论是庭院经济中的农牧户参与,还是环境整治中的“积分制”激励,均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形成“学在一起、干在一起、想在一起”的生动局面。“五个一”群众工作法注重发动群众力量,让各族群众成为治理主体。数据显示,如今兴安盟全盟85%的嘎查村群众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基层治理从“政府主导”转向“群众自觉”。


兴安盟将推行“五个一”群众工作法纳入基层考核体系,建立旗、乡、村三级联动机制,确保政策可持续。例如,通过“季度督查+年度评估”动态调整工作重点,避免“一阵风”式运动治理。

如今,兴安盟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连续五年居全区前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创建成果持续巩固。其“信访代办1234+N工作法”“红色物业治理模式”等经验获评自治区改革优秀案例,为边疆民族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治理模板。


兴安盟的“五个一”群众工作法,既是贯彻工作主线的“黏合剂”,也是基层治理的“金钥匙”。它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将党的政策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为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范例。只有让群众成为主角,基层治理才能真正有温度、有生命力。这一创新实践,正以其蓬勃的生命力,向着更广阔的天地延伸。



来源:奔腾融媒

相关文章
睢阳区:文明服务进基层
2025-04-13 19:23:00
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各界人士热切期待习近平主席访问
2025-04-13 10:03:00
兴安盟:“五个一”群众工作法 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2025-04-12 11:29:00
冰冷河水中,信阳年近六旬副校长潜入水底勇救落水儿童
2025-04-11 18:28:00
放大招!北京36家医院组团支援河北152家县级医院
2025-04-11 15: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