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1:00:00
春季是万物复苏、阳气升发的季节,也是培元固本、调理身体的黄金窗口期。近日,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和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主办的“春养正气 健康同行”上海健康大讲堂邀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两位专家,为广大市民讲解如何遵循四时节律养生的智慧,学习中医“治未病”的精髓,帮助大家掌握春季养生的小秘诀。
春望肝脏
探寻健康“微”信号
“门诊中,超过90%的患者表示近期睡眠质量不佳,这主要是因为春季肝气生发旺盛,天气异常易引发情绪波动。”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王毅副主任医师介绍:“春季与肝脏关系密切,保持肝气舒畅至关重要。若肝气不舒畅,会引发肝火旺盛,进而影响心火,还会波及脾胃功能。所以,春季养生要注重疏肝理气,保持心情愉悦。”
讲座中,上海市非遗项目(盛氏针灸疗法)代表性传承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胡智海主任医师传授了通过中医“望闻问切”中的“望”,帮助大家了解自身肝脏和胆囊的健康状况的方法。
胡智海介绍,通过观察手掌食指下方的这块肌肉,可以初步判断肝脏和胆囊的健康状况。主要从两个方面观察:一是肌肉的形状,正常情况下,这块肌肉应该是微微隆起的,若肌肉低平,很可能是肝胆功能不佳;二是肌肉的颜色,若颜色偏白无色,也提示可能存在肝胆方面的问题。在观察时,男性通常以左手为主,女性以右手为主。
另外,脸部的颧骨也能透露肝脏的健康信息。若颧骨过高,可能意味着肝火过旺,甚至会对血管造成不良影响,建议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食养春味
调和五脏“鲜”机
饮食养生也是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方式。王毅介绍:“中医认为,五味对应五脏,酸味入肝。不过,由于春季容易肝气生发,肝火较旺、血压高、易发脾气的人要少吃酸味食物,否则会进一步助长肝火。建议多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一般来说,黄色食物入脾,如山药、玉米、胡萝卜、南瓜、小米等,有助于协调肝脏和脾胃的功能。”
春季阳气升发,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辛味的食物来助力阳气生长,如葱、姜、蒜、韭菜、芹菜等都属于辛味食物。王毅提醒,清明前的韭菜是养生佳品,能补肾阳,也可搭配同样补肾阳的小河虾一起烹饪。
用猪肉搭配不同食材,也能发挥养生功效。例如,猪肉与马蹄搭配,能滋养身体;猪肉与莲藕搭配,可养肝血,尤其适合女性;猪肉与鸡蛋黄搭配,对睡眠不好的人群有益;猪肉与铁棍山药搭配,能补肺、脾、肾三脏。王毅提醒,建议采用炖或蒸的方式,可以多加些水,这样能更好地保留食物的营养精华。
另外,香椿芽也是现阶段不错的选择,它不仅能振奋阳气,还具有补虚的作用,尤其适合年轻女性和育龄女性;荠菜具有祛风湿、清相火、防风瘟的作用;水芹有降风燥的作用,对患有面瘫、带状疱疹、高血压的人群有益。
眼下正是流感、支原体肺炎等疾病的高发期,王毅还推荐了一道味道清甜,并具有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功效的茶饮——山药椰枣茶,将适量的铁棍山药片和椰枣放入养生壶中煮开即可。王毅介绍,铁棍山药能平补肺、脾、肾三脏;椰枣性质平和,对胃不好、抵抗力不足、消化不良的人都有帮助,糖尿病患者也可适量食用。
趣享春行
肝舒春生气机畅
除了饮食养生,
春季还有哪些简单、有效的养生方法呢?
《黄帝内经》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胡智海解释,“‘夜卧早起’的‘夜’指的是天色黑暗到看不见人影的时候,此时就应该睡觉了;‘早’则是指在日出后不久,约5点时就应起床了。‘广步于庭,披发缓行’描绘的是在庭院中缓慢、放松地散步,并且解开头发,让身体充分放松,这体现出春季养生的一个关键点,即极度放松,这样能促进肝气生发。”
另外,踏青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王毅介绍,在阳光明媚的日子去户外踏青,走在有绿色植被的泥土地上,既能晒太阳,又能接地气,可促进身体阳气升发。
春季感冒多发,除了戴口罩,大家还可以制作香囊放在居室内。王毅介绍,用薄荷、丁香、金银花、艾叶、石菖蒲、藿香、紫苏叶、白芷等多种草药混合后散发的特殊香味,能帮助大家增强正气、芳香辟秽。
(部分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