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登山神器”火了,上海企业带头示范,产业发展进入爆发前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09:22:00    

科技让旅游有了新体验。清明假期,旅客小陈在爬庐山时,意外发现景区推出了智能外骨骼体验项目,只要50元,就能体验一次。

“穿上后抬腿感觉有一股力量在拉,上台阶变省力了,爬到山顶都不觉得累。”小陈说。

这种智能外骨骼被网友形象地称为“登山神器”“登山外挂”。今年清明假期前夕,上海在线旅游平台携程,联合科技企业以及景区,在庐山、贺兰山等景点推出智能助行外骨骼设备进行试点,并计划年内拓展至全国25家山岳型景区。

游客使用外骨骼设备。

先优化再大规模推广

携程景点玩乐集团客户总经理殷航告诉记者,联合科技企业和景区,推出智能外骨骼体验项目,源于公司调研时发现,大量旅客都认为虽然山岳景区风景很美,但爬山太累,长时间行走感到很疲惫。

“我们内部一直在讨论如何解决旅客的这一痛点,今年我们注意到智能外骨骼设备的发展,希望它能成为新的解决方案。”殷航说。

此次携程联合科技企业上线的智能外骨骼设备,可通过电机驱动髋关节辅助发力,最高能降低30%的登山体能消耗。该设备充满电需要30分钟,充满电后可持续使用3至5小时。

“这几天旅客对智能外骨骼设备的反馈都非常正面,现在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一是因为设备厂商产能有限,还在增产过程中,二是因为还有一些运营中的细节需要优化。”殷航告诉记者。

比如旅客上山下山还有平地行走的发力方式不同,智能外骨骼需要更好地适配;有的景区有缆车、观光巴士,一些旅客仅在部分线路有使用智能外骨骼的需求,设备借还点的设置需结合景区设施进行科学规划;针对景区场景的产品,最好在设备上增加计时功能,这样更有利于未来差异化收费……

“一方面是我们帮助科技企业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改进设备设计,另一方面,我们和景区也在积累旅游产品设计和运营的经验。”殷航表示。

根据携程的统计,山岳景区60岁以上游客占比不足12%。这些刚退休的银发族,恰是最有时间、精力、财力出来旅游的人。未来智能助行外骨骼有望打破年龄和体能的限制,助力更多中老年游客勇攀高峰。

外骨骼机器人在养老和户外领域的应用前景广泛。

走入家庭的临界点到来

外骨骼设备也叫外骨骼机器人,是机器人赛道的一个细分领域。它是人身体的延伸,可以让人行走、托举东西更有力量。

当下人形机器人备受关注,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人形机器人要走入百姓家至少还要5至10年时间,而外骨骼机器人则逼近从工业级转向消费级的临界点。

在一些企业试水后,“登山神器”的知名度进一步上升。有外骨骼企业顺势在电商平台推出售价2500元的消费级外骨骼产品,结果几百台产品仅15秒便销售一空,还有上千人排队预订下一批。

据悉,这波认购大军中,既有帮家中老人购买的中青年,也有因为运动损伤导致膝关节或髋关节疼痛的年轻人,还有不少感觉体能下降但又热爱旅游的退休中老年人群。

上海傲鲨智能是外骨骼机器人赛道中的明星企业之一,其生产的外骨骼机器人曾在电影《流浪地球2》中亮相。

然而,科幻电影中的那些未来感满满的大家伙,在现实生活中只是初级产品。随着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外骨骼设备越来越小、越来越轻、价格也越来越便宜。

“外骨骼机器人最早是在医疗、工业等领域应用,2018年傲鲨智能成立,就是希望把专业工具变通用产品,让外骨骼机器人走入寻常百姓家。”傲鲨智能市场总监张华说。

2024年,傲鲨智能在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推出了万元以内的工业级外骨骼机器人,重量不足4千克。公司今年的主要战略方向就是推出消费级的产品,拓展C端市场。

“我们已在国外推出了6999元的消费级产品,在德国很受欢迎,因为德国有许多私人木工工作室,有了外骨骼设备,他们干活更省力了。”张华介绍,中国市场的特点不同,消费级产品将主要针对户外运动和养老两个市场进行开发。

记者了解到,已在线上售卖的2500元的外骨骼设备是无源型的,仅靠机械结构和材料特性带来支撑力。

傲鲨智能主攻智能外骨骼设备,通过AI捕捉使用者的运动力度,针对性地提供助力帮助,还能分析使用者的发力姿势和发力习惯,纠正不正确的发力方式。因此其产品价格要高一些。

“许多人搬东西受伤,或者走路膝盖磨损比较严重,都是因为发力或者行走的姿势、方法不对,现在专业运动员都会通过数据分析纠正错误的动作,未来智能外骨骼机器人可以让每个人都能享受专业运动员的待遇。”张华说。

过去外骨骼设备主要在工业和医疗领域应用,且多是企业或机构购买。

产业规模有望爆发式增长

综合一些专业机构的行业分析报告,目前全球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规模在百亿元人民币的级别,主要依靠医疗领域投资驱动。其中北美市场是主力。

各方普遍看好这一产业的发展,并认为未来亚太市场增速将超过欧美。

这不仅是因为技术不断迭代后,外骨骼机器人将在工业和医疗领域有更广泛的应用,更重要的是,一旦打开消费市场,其市场规模就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特别是亚太市场有巨大的养老需求。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首次突破3亿人,按5%的渗透率、4000元的价格计算,其产业规模也可以达到600亿元。

记者通过企查查发现,目前,全国外骨骼机器人相关企业主要就分布在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北京等地。

上海非常重视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产业发展。在人形机器人成熟之前,上海有望先享受到千亿级外骨骼机器人市场的红利。

原标题:《“登山神器”火了,上海企业带头示范,产业发展进入爆发前夜》

栏目主编:李晔 题图来源:携程提供 图片来源:携程提供、傲鲨智能提供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王力 查睿

相关文章
千亿级产业集群再添新翼!高明这个项目发力布局航空装备赛道
2025-04-07 20:23:00
嵩明牛栏江镇探索“家门口就业”新路径
2025-04-07 19:24:00
城市更新与新经济如何共生,SEA-Hi!论坛解码可持续发展
2025-04-07 18:54:00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创新有道,大显身手——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观察之一
2025-04-07 17:44:00
印度部长批印初创企业“不高端”引发论战
2025-04-07 17: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