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3 10:11:00
来源:【首都儿科研究所】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是航行者,在风平浪静与惊涛骇浪间寻找前行的方向。对于四岁的小杰而言,这段旅程尤为曲折。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穿着整洁的工作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216病房新转入一位特殊的小患者——来自风湿免疫科的小杰。推开门的瞬间,尖锐的哭声刺破寂静:“妈妈,快把她们都打走,妈妈救我!”从事护理工作多年,见过太多因病痛哭闹的孩子,却从未见过如此歇斯底里的哭喊。
我慢慢靠近床边,轻声哄着他:“宝贝别怕,阿姨是来保护你的,不会让你疼的……”小杰妈妈在一旁红着眼圈解释说:“孩子反复发发热、淋巴结肿大,在老家的医院治疗了一个多月,病情却不见好转。后来经人推荐,来到咱们医院的风湿免疫科,因为胸腔积液严重,做了胸腔闭式引流术,风湿免疫科认为可能是重症肺炎,才转到呼吸内科。在医院待久了,他看到医护人员,就特别紧张和害怕。”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和这个家庭开玩笑。在呼吸内科完善检查后,一纸“恶性淋巴瘤”的确诊报告,击碎了母亲最后的幻想。得知需要转送至血液内科继续治疗时,小杰妈妈说:“护士,谢谢你们。虽然在这儿时间不长,但你们对我们都很照顾,我嘴笨,真不知道怎么感谢……”我握着她的手说:“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孩子一定会好起来。”
转运途中,小杰妈妈看我手里拿了太多物品,主动伸手说:“我帮你拿吧,这么多东西太累了。”我边走边朝小杰方向点了下头,说:“没事,我拎得动,小杰对这里还有点害怕,您照顾好他就行。”
在和血液内科护士交接时,陌生的环境让小杰彻底爆发,他拼命挣扎着哭喊,突然一口咬在我的手臂上。小杰妈妈又急又气,抬手打了他一巴掌:“护士阿姨是帮你的,你怎么还咬人?”我赶紧上前阻止,并安慰她:“孩子来到新环境有点害怕是正常的,咱们别着急。”随后,我对小杰说:“阿姨是来检查你的管管,不会给你扎针抽血的。”
此时,医生走进病房,面色凝重地告知病情:“孩子确诊为恶性淋巴瘤。”妈妈想再次明确:“医生,是良性还是恶性的?”医生说:“是恶性的,不过现在的治愈率是百分之八十”。小杰妈妈泪水无声滑落,看到这个情形,我鼻子也酸酸的。小杰妈妈坚定地说:“只要有一点希望,我们都要治。”我抱了下小杰妈妈,希望能给她一点力量:“没关系,我们一起面对。”“护士,谢谢你们,我会撑住,我不能倒下,我现在就联系家里筹钱。”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妈妈”两个字的分量,那不是简单的称呼,而是一位母亲在绝境中迸发出的勇气。
送完小杰母子回到科室,我心中五味杂陈。两次转科,两次希望的燃气与破灭,医院对于这对母子而言,已经成为他们承载希望的“临时港湾”。从风湿免疫科到呼吸内科,再到血液内科,每一次转科,都是对生命韧性的考验。
幸运的是,在血液内科医护团队的积极治疗下,小杰的病情控制稳定,身体状况也在逐日好转,现已回家观察治疗,我们由衷感到欣慰。特鲁多的名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在安慰”,不仅是一句职业信条,更指引我在护理岗位上前行。作为护士,我们不权要完成专业的护理操作,更要用爱和关怀,帮助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疾病、面对生命、面对康复后的每一天。因为每个生命都值得呵护,每份希望都值得追寻。
本文来自【首都儿科研究所】,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