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08:48:00
编者按:
2025年4月5日是红旗渠总干渠通水60周年。60年沧桑巨变,红旗渠依旧奔流不息;60年岁月流转,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
当年那些与修渠工人形影不离,日日修渠所使用的铁锤、钢钎、大撬等老物件儿,现如今默默躺在红旗渠纪念馆的展柜中、印在红旗渠精神的书册里,它们的身影被年轻一代看见,却不一定被了解。
我们选取了6件与红旗渠密切相关的老物件,以这些老物件自述的形式,邀您一同回望那段战天斗地的峥嵘岁月,感悟那条长渠里生生不息流淌至今的精神伟力。
大炮小炮:压不弯的连心杠
图为修建红旗渠时使用过的大炮小炮(林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嘿!
俺嘞名儿,可神气!
俺是两节儿碗口粗的木头
一节儿稍长点儿
一节儿稍短点儿
这木头两头儿各拴着铁环和铁链
长的那节叫大炮
短的那节叫小炮
俺在这玻璃柜里躺得都记不清年头了,铁链早已锈迹斑斑。时不常地能听见玻璃柜外头有人指着俺问:“这到底是干啥用的?为啥管两节子木头叫个这名字?”
你们不认识俺也正常
因为
俺是林县人自己
创造出来的工具
(资料图)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林县,穷啊!
建造渡槽,架设石拱券,都需要一定长度、宽度、厚度的巨石。
那时候施工哪有吊车、叉车啊,就算是有,它们那大块头在太行山的险路上也跑不起来。
要把巨石搬运到需要的地方,只能靠个把子力气。两个人抬不动就四个人抬,四个人抬不了就八个人抬。
八个人抬一块石头,不仅需要力气,更需要智慧,这就有了俺的用武之地。
别瞧俺粗笨
当年
可是被精心挑选和用心打磨的
俺可忘不了
抬石队长一眼就相中了俺
图为修建红旗渠时使用过的大炮(红旗渠纪念馆供图)
他搓着俺身上的树疤直念叨
“这杠子纹路顺,是块硬骨头!”
又给俺身上安上了铁环和铁链
构成坚固的结构
确保俺能够承受巨石的重量
劳动号子喊起来的时候
俺扛着巨石就上了山
说是俺扛石头,其实是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齐心协力地扛着俺。他们个个精神抖擞,步伐沉稳而有力,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执着。
山路崎岖,巨石沉重,小伙子们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却谁也不喊累、谁也不肯歇一歇。
因为他们知道,每一块巨石的搬运都是离红旗渠建成更近一步。
日日又年年
你现在瞧
俺们几个老伙计全被压弯了
木头当然会老朽
但修渠时候听过的号子
浸过的汗水
大家伙儿齐心协力的
那股子干劲
可牢牢记在俺这心里头
(资料图)
去年秋里
有个小姑娘
瞅着俺身上的绳痕嘀咕
“这老木头能抬多重?”
她妈妈抚着她的肩膀说:
“只要团结一心,通力合作,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创造不了的奇迹,说不定能抬起来半壁太行山。”
(文字丨申昕 李坤)
(来源:安阳融媒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