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09:54:00
清明节到来,祭扫活动频繁,加之春季风干物燥,山火风险急剧上升。湖北各地消防救援部门结合当地实际,创新运用“人防+技防”模式,通过无人机巡航、智能监控等科技手段,结合拉网式隐患排查和多元化宣传活动,全力保障节日期间消防安全。
科技赋能:空天地立体布防
巴东县消防宣传人员走进田间地头开展文明祭祀防火宣传。王嫣然摄
“呼叫巡逻一小组,无人机热传感图像显示在你们前方约600米的方向山林里,有人正在焚烧祭祀用品,请前往查看。”4月2日,在随州白云山公墓随州消防组建4支巡逻小队,不间断对公墓墓区及周边山林开展巡逻,通过无人机搭载热成像传感器,对在山林中使用明火祭祀的居民,进行防火提醒并呼吁大家文明祭祀。
在鄂州长山生态陵园上空,搭载热成像镜头的无人机正在进行巡航扫描。“这套系统能实时捕捉温度异常点,发现火星立即定位。”现场巡查队消防员胡迪介绍,全市8处重点祭扫场所已部署无人机编队,配合地面红外监控设备,形成全天候监测网络,无人机在墓区开展防火巡查的同时,人工语音功能循环播放森林防火注意事项,提醒群众文明祭祀。
在十堰南山公墓陵园里,消防员背负15公斤重的风力灭火机展开机动巡逻,这种装备能在30秒内形成10米宽隔离带,有效遏制火势蔓延。孝感熊家山公墓的智慧防控系统正在升级,园区负责人展示着新安装的智能烟感报警器:“这些设备与消防控制室联动,发现火情自动启动喷淋系统。”
严查隐患:整改不过夜
随州消防消防员正在使用热传感无人机对公墓及周边林区进行巡逻。李林摄
“纸钱存放区必须与焚烧点保持15米安全距离。”3月31日,潜江消防监督员在紫云公墓发现消火栓缺失水枪,当场下达整改通知书。同日,咸宁市通山县消防救援大队对辖区沿街30多家祭祀用品商铺开展专项检查,在辖区一家香烛店内,消防监督员周常斌发现成箱的烟花爆竹与纸扎祭品混杂堆放,且旁边配备的灭火器已过期三个月,消防监督员周常斌向店主徐女士叮嘱道:“这些祭祀用品都是易燃物,必须单独存放,灭火器也要及时更换。”
荆门市掇刀区双泉村生态公益公墓占地4600平方米,周边仅设2处消防水池。清明前夕,消防监督员检查发现该场所灭火器配备不足,当场下达整改通知书,要求清理防火隔离墙周边200米范围内杂草及易燃物堆积,并加强清明祭扫高峰期值班值守,确保火情早发现、早处置。
在黄冈,多部门联合巡查队采取“白+黑”工作模式,白天检查83处祭祀场所,夜间突击抽查仓储场所。“这些祭祀灯笼与香烛混放太危险,必须分库储存。”消防监督员对某批发市场负责人强调。据统计,清明前夕全省累计整改隐患点2300余处。
移风易俗出新招 防火宣传有“巧思”
在襄阳岘首山入口处,消防宣传员用鲜花置换市民手中的纸花,并科普森林防火知识。李旭晖摄
“嬢嬢,用纸钱换束菊花吧?这样祭祀更安全!”襄阳岘首山入口处,市民排起长队参与置换活动。观音阁社区准备的4000枝菊花三天内兑换一空,消防宣传员趁机向市民们讲解“无烟祭扫”。观音阁社区副书记刘雨说:“上山祭祀的人多,加上林区植被茂密,一旦引发山火扑救极其困难,通过鲜花置换群众上山祭祀用的纸花,来引导市民们安全祭扫,注意预防山火。”
总队调度各支队开展清明节消防宣传工作,在恩施州来凤县千年古刹仙佛寺,游客收到特别设计的《清明防火手绘指南》,图文并茂展示“香炉防火三步法”。黄石消防宣传车化身“移动课堂”,在村文化广场循环播放《文明祭祀防火安全》《农村火灾警示案例》等宣传视频,吸引众多村民驻足观看。宜昌推出“清明安全祭扫”微信小程序,提供网上预约、防火知识测试等服务。
既要守住安全底线,也要守住文化温度。截至目前,全省已发放宣传资料23万份,开展培训演练380场次,清明期间,全省还将设置前置执勤点和流动巡逻线路150个,调派车辆151辆、指战员808人,携带图传设备144套,对人流密集街区、景区等区域实施重点监控、定点巡逻、流动执勤,前移防控关口,用科技与传统相结合的方式,守护清明平安。(鄂消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