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国好人”廖家仕:一条反哺路,走了25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1 22:07:00    

320国道途经安顺市关岭自治县永宁镇孙家寨处,路边立着一栋孤零零的毛坯房:三层的房子,下半截是红砖砌筑,上面却用了混凝土砖,接痕非常明显,只有两面山墙用砂浆简单抹了灰。

在毛坯房四周,花木茂盛,房屋左侧砌着一口水井,拧开水龙头,一股泉水喷涌而出,水井左侧立着一块石碑:“春晖路”,碑后翠竹掩映,一条砌筑整洁的小路沿着山坡蔓延至丛林深处。

住在附近的村民董树轮说:“这是廖老师家的房子,他一定又去修公园了。”

孙家寨的人都知道廖家仕和他的公园。他们还都知道,正是为了这座快修好的公园,才有了那幢迟迟没有修完的毛坯房。

廖家仕是从孙家寨走出去的“大山里的孩子”。1961年,他出生在一个清贫家庭,靠着父老乡亲的帮助,他成了村里第一个中专生、大学生。1984年起,他相继在关岭沙营镇、永宁镇从事教师工作。对于家乡的帮助,他从未忘怀。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为别人撑把伞。”自2000年以来,立志回报山村、感恩父老的廖家仕投身公益事业,走上一条反哺家乡和回馈社会的道路。

从为村里和工作单位附近的居民修公厕开始,他将业余时间和节省下来的钱用于奖学助学、修水井,直到现在修公园,已前后投入上百万元资金,反倒是自家的事情顾不上。“春晖路”这个朴实的名字,便寄寓着他无尽的赤子情怀。

近年来,他的事迹广为流传,他也先后荣获“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贵州省道德模范、第十届“最美安顺人”称号。

4月18日,记者到达廖家仕的毛坯房门前时,正遇到他沿着“春晖路”返回。只见他脚蹬长靴,双臂戴着套袖,消瘦的身体上背着一口大筐,看上去十足是一个“做工的”,但那副眼镜、认真梳理的头发和温和的举止,让人一眼就认出了这位“中国好人”。

“苗木种完了,再背几株下去。”廖家仕解释。

那些苗木,一株就有三十来斤重,廖家仕往筐里装了两株,试了试重量,又加了一株。山路难走,他尽可能多背一些。

记者跟着他走下“春晖路”,走进那座村民口口相传的公园,也听廖家仕讲述起背后的故事。

“10多年前,老寨子的人家陆续从山里搬至公路沿线,旧居、农田还保留着。原来的串户小路无人维护,日渐破败,甚至被一些人并入自家田里,再加上居高的农户向下排放污水,老寨子的环境越来越差……”廖家仕回忆,他痛心于家乡的生态环境被破坏,也为村民们出行方便考虑,决定修一条路和一条排污沟渠。

想方案,买材料,联系工人,和村民协商……2019年,经过多方筹备,项目动工了。当时廖家仕是永宁镇中心学校的教师,上完课,他一有空就跑回来参与到项目的推进中。2021年退休后,为节约资金,他决定一个人来实施这项工程。

几年来,附近的村民们早已熟悉了这样的情景:一大早,廖家仕驾车从关岭的家中来到孙家寨,肩挑背扛、铺路砌沟,一直忙到天黑,再开车返回关岭。这样的日程几乎风雨无阻,雷打不动。

“回到家,洗完澡,做完记录,差不多已经夜里十一点了。”虽然疲惫,但廖家仕睡得特别踏实。

施工的过程漫长而清苦。为此,廖家仕在毛坯房里养了两只小狗,吃饭期间,便与两只萌宠逗逗趣:“所以我每天必须来,不然它们就没吃的。”

就这样,靠着血肉之躯,他硬是在崎岖的山林中修出了一个工程。据统计,硬化串户路全长1.6公里,目前已完成1.2公里;排污沟渠全长约350米,从村民家中接入一口专门挖掘的荷花池。

只有亲眼所见,才能感受到廖家仕付出了怎么样的艰辛。因山路陡、负重大,他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遇到窄路、险路,甚至得用手扒着地面往前移动。遇上下雨天,摔上一跤也是家常便饭。

但村落的变化也在鼓舞着他。走走脚下的“春晖路”,每一步台阶、每一段路面都砌得光洁整齐,在排污沟的疏导下,难闻的气味也已消失,环境变得干净舒适。

还有失而复得的乡愁慰藉着他。在施工过程中,他成功翻修了几口老水井,让早已干涸的泉眼重新冒出泉水,也让旧房子的样貌得以保存,乡亲们可以随时回来。

值得注意的是,廖家仕在一些路段旁边砌了小花池,里面种上绿油油的植物,有凤尾蕨、天门冬等等。“这些都是我从山林中移栽过来的,可以美化环境。”

提到生态环境,廖家仕面露微笑,似乎说出了他的心声,“路和沟只是解决了基础设施问题。更重要的是,我还想让家乡美起来。”

这个心愿,固然是因为他对家乡的感情:“我的家乡很美,它的美值得我去呵护。”孙家寨是一座老寨子,植被茂密,树种繁多,单胸径80厘米以上的大泡桐就有近20株。廖家仕小时候就经常徜徉在它们撑起的片片浓荫下,享受夏日的清凉。

另一方面,因为他是一名共产党员。廖家仕想在家乡优厚底子的基础上依势打造,建成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村落。

两个原因凝成一股干劲。十多年前,孙家寨曾经发生了一场大火,将原有的植被烧毁,心痛不已的廖家仕便带头植树,从2016年起,栽种了3000余株杉树苗,被火烧光的山头又开始有了生机。

此后,他多次和村民们沟通、协商,让大家不要买卖及乱砍滥伐村落内的树木;还为不少大树制作了“感谢支持保护”的铭牌;修路的过程中在堡坎上用大大的红字写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明白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基础设施有了,生态有了,景观也不能落下。在“春晖路”中有一段特别安静荫凉之处,两侧茂林修竹,流水潺潺,廖家仕便专门修了一座桥,砌上栏杆,栽上花草,打造出一方惬意的冥想空间。

优美的环境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村民们时常过来散步、消闲。劳作之余,廖家仕也会过来走一走,和村民们聊聊天,给疲惫的身躯“洗个尘”“充充电”。

村民们现在和廖家仕相处很融洽。曾经大家觉得他是一个傻瓜,一头犟牛。现在再提起廖家仕,除了赞许还是赞许:“廖老师一直说回报家乡,但有他也是家乡之幸。”

这样的改观,源于廖家仕作出的实绩,也源于他持之以恒的表率示范。

在320国道和混昆高速之间,有一段陡坡,由于坡顶较宽,很多车在那里暂停,并向坡上抛撒垃圾,久而久之,那里变成了一个垃圾场。

廖家仕爬到陡坡上,从中背出上百袋垃圾,讽刺的是,其中还包括一块“禁止丢垃圾”的牌子。他拿起锄头、水桶,在坡上开辟出一块用映山红种出来的心形图案,还有两块石碑,一块写着“美”,一块写着“善”。从此,再也没人向山坡丢垃圾了。

“垃圾场”变成了“美花园”,公园也多了一个景点。更重要的是,改造一块地的同时,也影响了一方人。对此,廖家仕很欣慰。

但他的工程还没有结束:“路还有400米要修,已经修好的路、桥、堡坎、栏杆还要上色,种好的植物也好灌溉、维护……”

廖家仕种完树,又重新背上背筐,踏上“春晖路”。他知道,那条长长的反哺路,他会一直走下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苑庆磊

编辑 杨曦

二审 范力

三审 聂娜

相关文章
“中国好人”廖家仕:一条反哺路,走了25年
2025-05-01 22:07:00
30余场活动、100余个体验,这个“五一”大运河杭钢公园很好逛
2025-04-28 17:40:00
一场胜利释放压抑许久的情绪,浙江绿城止住颓势走出阴霾
2025-04-28 09:12:00
大家聊中国式现代化|周冯琦:转角见美,让“绿意”触手可及
2025-04-27 08:51:00
苏州69岁科学家,潜入海底5100米!
2025-04-26 11: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