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17:53:00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24日讯(通讯员 雷咪)书页翻卷的沙沙声、艾草清香的袅袅浮动、琴弦震颤的余韵悠长……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一场打破感官边界的文化之旅,在浏阳杨花书院悄然展开。“触摸书香・听见乡村”主题活动以沉浸式体验为桥梁,让来自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视障学生在触觉、听觉与互动中,触摸传统文化肌理,聆听乡村振兴足音,感受文字与世界的多维对话。
活动伊始,视障学生们参与了“阅天下,邂逅图书馆之美”打卡活动。尽管他们无法用眼睛直观地看到杨花书院的建筑之美,但通过工作人员细致入微地讲解和引导,学生们用双手触摸书院的一砖一瓦,用心聆听书院里传来的阵阵书香气息,在脑海中勾勒出这座知识殿堂的独特模样。每一次触碰、每一声讲述,都仿佛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新奇与兴奋洋溢在他们的脸上,让知识跨越视觉屏障,在心中生根发芽。
“原来艾叶是这样毛茸茸的触感!”“糯米团捏起来软软的,像云朵一样!”在传统美食制作体验中,视障学生们手体验艾叶粑粑的制作过程。从揉搓艾叶汁与糯米粉的混合面团,到将馅料包裹其中,再小心翼翼地搓成一个个圆润的粑粑,每一个步骤都是对传统文化的沉浸式学习。当热气腾腾的艾叶粑粑出炉,清香四溢的不仅是食物,更是非遗技艺与乡村生活的紧密联结。
古筝清脆的音色在书院中回荡,一场特殊的音乐互动上演。古筝老师先带领视障学生合奏《沧海一声笑》,尽管他们看不见琴弦,却凭借着敏锐的听觉和不懈的练习,让那豪迈洒脱的旋律从指尖倾泻而出。这一刻,他们与音乐融为一体,用音乐诉说着内心的情感,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勇气。随后,视障老师一曲悠扬的《浏阳河》独奏,将现场带入诗意的江南水乡。音乐无界,音符化作无形的翅膀,载着孩子们穿越山河,领略中华音乐之美。
今年是《沁园春・长沙》创作100周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视障学生代表吴雨萱手持盲文诗板,带领视障学生与杨花小学学生齐声诵读《沁园春・长沙》。盲文的凹凸触感与琅琅书声交织,让经典诗词不再是平面的文字,而是化作可触摸、可聆听的精神力量。这一刻,不同群体的声音汇聚成河,在文字的海洋中激荡出共鸣。
活动的高潮,是视障学生与杨花小学学生 “一对二” 结对,共同体验夏布制作。孩子们手牵手,围坐在一起,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触摸夏布细密的纹理,学习简单的编织技巧。从经纱到纬纱,从交错到成型,千年非遗技艺在稚嫩的指尖流转。活动尾声,孩子们互赠亲手制作的小礼物,这份跨越感官、跨越地域的友谊,成为乡村振兴画卷中最温暖的注脚。
“触摸书香・听见乡村”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体验,更是一场关于包容与成长的生动实践。它让视障学生在多元感官的探索中拓宽生命维度,也让乡村振兴的成果以更鲜活的方式被看见、被感知。未来,长沙图书馆将继续秉承“传承文化,服务读者”的宗旨,积极举办更多有温度、有深度的文化活动,让书香与希望,在每一颗心灵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