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1:27:00
“这是我第一次坐这条水巴,可能也是最后一次了”“我从小就坐这条水巴,现在来与它告别”……近日,许多市民赶在水巴S05“深井-新洲”停运前夕来打卡留念,这座百余平方米的码头又热闹了起来。4月10日22时,最后一趟航班将从新洲码头开出,码头落闸,这条有着可观“最美日落”的水巴S05航线届时正式停运。该航线停运后,广州水巴还有三条航线在运营,珠江白天的水上交通格局也逐渐变化。
最后一趟航班今晚开出
4月10日22时,航线最后一班水巴将从新洲码头开出,S05航线将正式停运,这条承载着许多街坊、岛民记忆的航线就此退出历史舞台。水巴停运后,市民可以选择地铁7号线过江。据悉,相关单位正在研究其他替代S05航线的交通出行方式。
水巴S05作为黄埔区长洲岛与海珠区的水上交通线,在长洲岛未建桥梁、地铁之前,是岛民进出岛的主要通道。“不知道水巴从什么时候开始营运,我小时候就有了。”今年57岁的温先生告诉记者,他从小住在长洲岛上,十多岁的时候搬离。“我一开始坐船的时候船票5分钱,是主要交通工具。如果遇上刮风大雨,就回不了岛咯。”得知水巴S05即将停运,他约上十几个同学,一起再坐一次这趟轮渡,聊聊往事,激荡情怀;返程时还打包上了一份岛上的农家菜,与家人分享儿时的味道。
与如今快节奏生活相比,水巴有其独有的特质与浪漫内核。半小时一个班次,让这趟航班的常客们 “踩点而来”,也让误了航班的乘客们多了一份松弛感。一位市民表示:“以前赶不及船的时候,会吃碗鱼蛋车仔面萝卜牛腩猪脚姜慢慢等。”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遇到市民张洋(化名),他这几天每天都会在深井码头等一个不知姓名的朋友:“我们是在码头等船认识的,没有留联系方式,水巴快停运了,以后也不知道会不会再见。这几天想来看看能不能遇到他,遇不到也没关系。”
这条水巴航线“缝合”起珠江,约5分钟船程为珠江两岸居民往来提供便利的出行方式,也是骑行爱好者的心水选择。一位来自爱尔兰的骑友告诉记者,自己在深井村住了5年,经常搭乘水巴去大学城骑行。“水巴停运我可以搭乘地铁上班,但去到比较适合骑行的地方就没那么方便了。”他说。
从摆渡过江到看“绝美”落日
随着通路架桥,长洲岛民“家门口”就可上高速;地铁开通后,岛民们更圆了“地铁梦”。多样化的出行方式让水巴的公交职能逐渐淡化,2024年S05“深井-新洲”航线平均每航班客运量约25人(车)次,平均上座率仅为8%左右。2023年全年客运量超80万人次,地铁七号线开通后的2024年,客运量锐减超20万人次,年客运量仅为60余万人次。
这条水巴线路因其可看“最美日落”而为越来越多人熟知。一位在船上工作十几年的水手表示,每天傍晚五六点、日落前后的那段时间,是他觉得这条航线最美的时候。太阳慢慢西沉,珠江水面泛着金光,远处的新洲码头和深井古村的轮廓被晚霞染成橘红色。偶尔有白鹭从江面掠过,船缓缓驶过,水波荡开,两岸的树影和老建筑倒映在水里,像一幅流动的画。这时候船上乘客大多是老街坊或者特意来看风景的游客,大家都很安静,有的拿着手机拍照,有的就靠在窗边发呆,不约而同沉浸在夕阳余晖中。
有网友专门为打卡“绝美落日”而来,不巧遇上个阴天。她称:“既是青春也是回忆。虽然没遇到绝美落日,但遗憾才是人生常态。”也有市民提前来乘船,等一个下午为追最美落日。“我3点多就到啦,准备在附近转转,等下午拍摄最美丽落日。”第一次乘坐这条航线的陈女士说。
“近半个月客流抵得上之前半年”
水巴S05停运消息发布后,许多市民从广州各处聚集于此,有人乘地铁、打公交辗转来到码头,想在停运前的最后时光“打个卡”;有人呼朋唤友重温旧时温暖、创造新的回忆。
现场更有人感叹,近半个月水巴S05客流抵得上去年半年了!
记者在新洲码头看到了提着一个小型行李箱的陈先生:“里面装的都是摄影器材,我从白云区坐地铁过来,想记录下停运前的时刻。是广州特有的出行方式和城市记忆。”也有市民流露出不舍之情,有网友在社交平台表示:“人潮渐散退,轮渡已去。当年住在小岛,出海珠最快捷的方式。心中充满不舍。”在长洲岛居住的王先生在新洲科技园上班,乘水巴是他最为方便快捷的通勤方式:“水巴停运后就要去搭地铁了,查了一下路线,要转两趟地铁还要换公交。”
纷至沓来的人群,有的是对这条航线的不舍和怀念,也有很多市民来尝鲜、体验。“这是我第一次坐这条水巴,可能也是最后一次了。”家住珠村的潘先生约上邻居6人,一起骑电单车来打卡,他还带上了自己1岁多的女儿:“长洲岛经常去,坐水巴是坐鱼珠码头那一条,或者开车从东圃大桥、新华快速上过。”潘先生表示,听说水巴S05即将停运,特意来打卡:“也带小朋友来感受下。”
家住新洲码头附近的郑女士和闺蜜们一行五人在新洲码头门前兴奋合影。“我记不清坐过多少次水巴,我这些朋友们都是第一次坐,听说即将停运。她们从海珠、越秀等等,可以说从广州各地赶过来,我们相聚在此,一起坐这条航线,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忆。”郑女士一边说着,一边按下拍照键为闺蜜们留下珍贵瞬间。
中心城区珠江前航道再无水巴,白天水上交通格局逐渐变化
在桥梁、隧道等过江通道未建之前,人们过江主要靠轮渡过江。1952年,广州水上客运全面进入规范化管理阶段,到20世纪80年代,广州轮渡年客流量一度超过1亿人次。然而随着地铁线网发展、越来越多人选择自驾、电单车出行,水上公交从14条锐减到S05 停运后的3条,即水巴S06(黄沙—白鹅潭艺术中心码头)、水巴S09(白蚬壳—白鹤洞)以及水巴S10(鱼珠—长洲),广州中心城区段的珠江前航道已无常规的水上巴士(轮渡)服务。
公交职能淡化,未来广州水上交通将如何发展?广州公交集团客轮有限公司营运部管理人员李柏豪告诉记者,当前,水上公交已逐渐转型为珠江日游航班服务,并开通了“都会风情游”“黄埔绿岛游”以及“白鹅潭风情游”等多条精品航线,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选择。与此同时,客轮公司亦推出了包括日通票、月票在内的多种票制方案,通过灵活的票制设计,为选择当日或当月多次体验珠江日游产品的游客提供实质性的优惠。“丰富游客选择的同时,提升他们在体验珠江日游产品时的满意度与愉悦感受。”李柏豪说。
此外,李柏豪表示,正融合发展水岸联动码头文商旅经济综合体,围绕“一码头一景区”发展思路,推动码头从单一搭渡功能平台转型升级,完成西堤、中大、鱼珠、海心沙西区、纺织5座码头的全面改造,引入文创、艺术、轻餐饮、灯光秀等业态,联动沿岸自然景观与人文地标,激活滨水区发展动能。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卢梦谦、王其琪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卢梦谦、王其琪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