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发布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吉林日报:长白山下樱桃红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15 10:34:00    

秋风掠过长白山腹地,长白朝鲜族自治县金华乡的田埂边虽少了盛夏的燥热,温室大棚里却依旧满是生机——透过棚膜望去,翠绿枝叶间缀满了紫红的“美早”樱桃,颗颗饱满得像浸了蜜的红玛瑙,指尖轻触果皮,清甜的果香便顺着风飘来,让人恍然忘了窗外已是秋意渐浓,只沉浸在这棚内独有的“甜蜜光景”里。

谁能想到,六年前这里还没有规模化的樱桃种植。2018年末,金华乡的干部们嗅到了市场机遇,拉着烟台客商一起“敢吃螃蟹”,把反季节大樱桃种植技术引进了山乡。最初只租了5栋温室大棚,栽下140多棵“美早”红樱桃苗,这品种可是大有来头,树长得壮,结出的果子又大又甜,单果能有15到20克重,紫黑透亮的模样一看就“高端”。

为了种好这些“致富苗”,乡里真是下足了“绣花”功夫。不仅建了标准化示范园,还常把农业专家请到田间地头开课,疏花疏果怎么弄、病虫害怎么防、肥料怎么施才精准,专家手把手教,种植户们也从“靠经验”变成了“讲科学”。功夫不负有心人,试种第一年就大获成功。借着政策东风,大棚一栋栋往上涨,2020年加了12栋,2021年又添4栋,前前后后投了600多万搞棚室改造、买加温制冷设备,如今41栋大棚连成片,成了乡里的“黄金棚”。

要说这樱桃能卖得火,“控温”可是关键绝活。不像露天种植“看天吃饭”,金华乡的温室大棚里藏着“黑科技”——温度、湿度、水肥都能精准调控,硬是把樱桃的生长周期“掰”了过来,让果子赶在春节、五一这些“黄金档期”上市。冬天北方鲜果少,这里的樱桃一上市就成了“香饽饽”;到了暮春,别处的樱桃还没熟,这里的果子已经挂满枝,早早抢占了市场。

靠着这技术,樱桃品质也越来越棒:果柄粗短耐运输,紫黑果皮裹着脆甜果肉,酸甜度刚刚好,完全够得上“上等品”标准。

从“种得好”到“卖得俏”,金华乡还打了张“生态牌”。地处长白山核心区,好山好水养出的樱桃自带“绿色基因”,半开张的树形、心形的果子、紫红的果皮,再加上脆甜的口感,一推到北上广这些大城市就圈了不少粉。每年樱桃成熟时,大棚里更是热闹,游客们提着小篮子,一边摘一边拍照,欢声笑语满棚飞,采摘园成了“网红打卡地”。

线上也没闲着,电商平台、社群订购同步发力,新鲜樱桃当天摘当天发,能“飞”到全国食客的餐桌上;线下靠着采摘游,吸引不少家庭、朋友组团来玩,樱桃卖了钱,乡村旅游也火了,“金华乡大樱桃”的牌子越叫越响。

产业火了,老百姓的腰包也鼓了。大棚建设、日常管护需要不少人手,周边村民来干活,从栽苗、施肥到采摘,一年下来能增收超万元。乡里还常办技术培训,“控温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这些课,帮村民们变成了“樱桃管家”,大家靠着技术端稳了“饭碗”。种植户李成林现在管着1000多棵樱桃树,年产量超3万公斤,光收获季就要雇300多人干活,成了乡里的“樱桃带头人”。

如今,走在金华乡,错落有致的温室大棚里,紫红的樱桃挂满枝头,这颗从烟台来的“美早”红樱桃,在长白山脚下扎了根、结了果,把“小樱桃”做成了“大产业”,也蹚出了一条“生态+科技+品牌”的乡村振兴路。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编辑:孙 晨

初审:曹 阳

复审:李慧龙

终审:薛晓冬

相关文章
吉林日报:长白山下樱桃红
2025-09-15 10:34:00
陕西府谷:“小米粒”串成“大条链”
2025-09-10 20:12:00
悦观察 | 吉林“生态 +”:一次超越“加法”的逻辑重构
2025-08-15 13:43:00
浪浪山的假大圣,终于取到真佛经
2025-08-14 12:31:00
生活中长出的新写作
2025-08-13 13: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