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08:10:00
4月8日,第四届雄安·雄州文化艺术节雄县梨水湾生态园会场,游客们畅游万亩梨花。河北日报记者刘光昱摄
一场文化艺术节吸引50余万人次纷至沓来,赏美景、寻文脉、品非遗,带动一个县的餐饮、住宿、交通、农产品等消费增长,收入超6000万元……4月7日至20日,由雄安新区雄县县委、县政府主办的第四届雄安·雄州文化艺术节在雄县举办。这场融合了展、演、会、赛、游、互动的文化盛宴,不仅让“文化雄州”的金名片愈发耀眼,更点燃了春日消费新活力。
“传统+创新”扩大地域文化影响力
当“科技感”碰撞“文化味”,一场文化艺术节给大众带来怎样的欣喜和惊艳?
在第四届雄安·雄州文化艺术节开幕式舞台上,一部名为《杨六郎传奇》的沉浸式剧目引发广泛关注。该剧以北宋名将杨六郎(杨延昭)的忠勇故事为蓝本,通过舞台全景影像、沉浸式互动演绎,与极具震撼的声光效结合,将观众带入千年之前的战场。现场观众频频举起手机拍摄下精彩画面。
当历史人物借助现代技术“立”在舞台之上、直抵观众心中时,传统文化便真正实现了活态传承。
此次文化艺术节致力于打造一场政府引导、大众参与、人民满意、群众受益、全民共享的高质量品牌节会,共设置雄山公园、梨水湾生态园、雄州镇大阴村、七间房乡大树刘庄村、张岗乡等8个活动点位,体现传统与创新交融的魅力。
4月8日,雄安新区雄县梨水湾生态园内,非遗正青春·文创非遗展区,身着醒狮新装的宇树机器狗穿梭在人群中。随着欢快的音乐节奏灵动起舞,抬腿、跳跃、转身、翻腾……小家伙憨憨的舞姿萌翻全场,引得游人纷纷驻足,围观拍照。
“听说雄州文化艺术节开始了,还有宇树机器狗表演,我专程从北京带孩子来体验。”北京游客刘海霞说,去年,她来雄县刚好赶上雄州文化艺术节,各种精彩表演和非遗展演让她记忆犹新。得知今年雄州文化艺术节开幕后,她再次带孩子来游玩。她认为,本次艺术节既有本土文化特色,又有科技感,不虚此行。
在文化艺术节期间,主办方创新举办鹰爪翻子拳大会,邀请全国10支鹰爪翻子拳代表队,现场展示非遗武术魅力,交流探讨鹰爪翻子拳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
“唰!”一道鹰爪破空劈下。武者腾挪间衣袂翻飞,抓、打、擒、锁的连贯招式,引来台下观众一片喝彩。
4月8日上午,雄安·雄州文化艺术节——鹰爪翻子拳大会在雄县雄山公园举行。来自全国的10支鹰爪翻子拳代表队、13位全国武术名家、14位雄县武术名家齐聚雄县,以拳会友,共同呈现一场“非遗与武术共舞,传统与时代共鸣”的武林盛宴。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鹰爪翻子拳的一招一式凝聚着中华武学的智慧。
在活动现场,伴随着铿锵的鼓点,河北省石家庄市至纯武术鹰爪拳馆、湖北省襄阳市鹰爪翻子拳协会、上海精武总会等各地武林高手轮番登场。压轴时刻,14位雄县武术名家与全国13位武术名家联袂登台,少林刚劲与太极柔韧在鹰爪拳中浑然天成。全场掌声如雷,千年武魂在春日的雄安写下新的传奇。
“能在雄安这场武林盛会上与全国同门切磋,就像百川归海找到了源头!”活动结束时,佛山市武术协会鹰爪拳会会长陈健志难掩激动。
在雄安以武会友,每一招式的背后,是中华文化的积淀,是对中华武术的传承。“目前,鹰爪翻子拳已走出国门,在希腊、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广泛传播,希望未来有更多年轻人了解中国武术,爱上中国武术。”鹰爪翻子拳第四代传承人陈桂学说。
4月8日,第四届雄安·雄州文化艺术节非遗正青春·文创非遗展区内,雄安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项目黑陶烧制技艺展位前,工作人员向游客展示黑陶作品。 河北日报记者刘光昱摄
万亩梨花打造雄州文化新IP
“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此生只为一人去,道他君王情也痴……”4月8日,宛转悠扬的京歌在雄安新区雄县梨水湾生态园万亩梨花中久久回荡。当天,第四届雄安·雄州文化艺术节多项活动在这里举办。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胜素为现场观众带来的精彩表演,赢得阵阵掌声和喝彩。
京剧名家优美的姿态、精湛的演技、纯熟的唱腔瞬间点燃全场。观众不由自主地沉浸在这场高水平的艺术盛宴中。当传统戏曲走出剧院,在梨园花海中唱响,文化传承与旅游体验找到了新的共鸣。
千树梨花千树雪,十里春风十里香。花海搭台,文旅唱戏。作为第四届雄安·雄州文化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服花神季、哪吒天团COS、非遗正青春·文创非遗展等活动在雄县梨水湾生态园同步举办。
“大家尝尝我们当地的特产炖雪梨。”在非遗正青春·文创非遗展区,导游招呼游客们品尝雄安特色饮品。不少游客接过饮品,细细品尝雄安美味。
在雄安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糖瓜粘制作技艺展位前,不少游客驻足听非遗传承人王立斌讲述糖瓜粘制作方法。“大家可以试着动手制作一个糖瓜。”王立斌为游客们递上搅棒,手把手教大家搅糖稀、做糖瓜。
在不远处的花海中,汉服花神、哪吒天团COS盛装出行,与万亩梨花交相辉映,让游客恍若穿越至古代,体验一场浪漫的春日盛典。很多游客与花神、“敖光”合影留念。
艺术节期间还举办了京津冀“笙管乐”大会,邀请9支国家级非遗和2支省级非遗项目队伍进行交流展演,为促进区域间传统音乐文化交流与合作搭建广阔舞台。同时,原创古乐短剧《春耕礼赞》、古乐与摇滚乐融合节目《小放牛》,让更多群众感受雄州古乐的独特韵味,也为雄州古乐文化保护与创新发展探索新路径。
“本届文化艺术节在吸收借鉴前三届文化艺术节经验的基础上,更加突出文化属性、平台功能、互动效果,在尖端科技和艺术大咖的加持下,举办了近百场高质量的文化活动。”雄县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文化艺术节各项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游客参与度高,叫好又叫座,彰显雄州文化新IP的品牌特色。
以文化IP带动春日消费,本届艺术节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本届文化艺术节坚持以文兴业,在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数字赋能文化产业、文化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等方面协同发力,通过多种形式推动农文旅体商等多产业融合发展。”雄县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届艺术节吸引当地群众和周边游客50余万人次,带动收入超6000万元。
特色产业奏响乡村全面振兴“致富曲”
冰糖葫芦制作体验、制作技能PK……在雄安新区雄县七间房乡大树刘庄村,冰糖葫芦特色产业逐年做大。
大树刘庄村是白洋淀边一个小村庄,这里制作冰糖葫芦的历史逾百年,全村5000多人中,3000多人从事冰糖葫芦相关配套产业。如今,走上产业化道路的小村子,“种”出了振兴之花。
4月19日,七间房乡的“冰糖葫芦村”大树刘庄村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甜蜜盛会——第二届京津冀冰糖葫芦技能创意展示大赛。作为第四届雄安·雄州文化艺术节重要活动之一,来自京津冀地区的8家冰糖葫芦参赛商家现场比拼手艺。
“冰糖葫芦……”大赛在熟悉的吆喝中拉开帷幕,两位身着传统服饰的糖葫芦手艺人肩扛糖葫芦靶子,大声吆喝叫卖,瞬间将民众带回往日时光。
在技能创意展示环节,8家冰糖葫芦参赛商家依次登台。参赛作品有将多种水果巧妙搭配的创意糖葫芦,有融入当地特色食材的独特口味糖葫芦,更有造型精美的卡通糖葫芦,吸引众人目光。游客以呐喊欢呼的方式为自己喜爱的冰糖葫芦投票。
“现在,七间房乡大树刘庄村的糖葫芦特色产业越做越大,从村里走出去的村民在全国各地开了1500多家品牌门店。”七间房乡乡长李小亮介绍,如今,大树刘庄村的冰糖葫芦由大串变小串,产品种类逾40种,成品通过冷链储运销往各地,甚至卖到了国外。
在第四届雄安·雄州文化艺术节张岗乡分会场,古玩大集人气火爆,100多个古玩摊位有序排开,摊位上摆满琳琅满目的古玩藏品,精美的陶瓷、古朴的书画、古书等等。活动现场还设置黑陶、木雕、京簧竹刻、张岗美食展位,展出精美的文创产品。不少古玩爱好者穿梭其中,或仔细端详、品鉴,或与摊主交流探讨历史文化,感受古玩艺术的独特魅力。
为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下一步,张岗乡还将继续深挖本地文化资源,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融入更多数字化、科技化元素,提升游客的参与感与体验感。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合作。
有创新、有互动、有趣味、有深度的第四届雄安·雄州文化艺术节为雄安文旅市场注入无限新活力。雄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文化艺术节活动让雄县圈粉无数,提振当地消费,实现产业融合发展上台阶。(河北日报记者 曹铮 郝金钰 李畅)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